ICU in 21th century: multiple organ support (ECMO+IABP+CVVH+MV+transfusion+medication)

ICU in 21th century: multiple organ support (ECMO+IABP+CVVH+MV+transfusion+medication)

關於這個部落格:

這個部落格是由專職在成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工作的醫師成立的

本部落格希望將外科加護病房會遇到的問題的相關資訊做一些整理

讓在外科加護病房工作或學習的醫師/護理人員/專科護理師/醫學生可以看到一些精簡而實用的資訊

這裡的文章都是作者從閱讀整理教科書/期刊/專業網站的資料之後 一個字一個字辛苦的打出來的 如果要引用請先告知或註明出處

謝謝!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加護病房的品質指標

加護病房的醫護同仁不分日夜照顧病人,當然希望能提供最好的照護品質
但是好的醫療照護品質不能只靠說的,最好能有一些客觀的指標可以給別人參考 
現實狀況其實是加護病房的supervisors(不論來自內部或外部)都很重視這些指標,
不同的supervisors/不同的評鑑活動想看的指標都不盡相同,結果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必須常規蒐集與分析的指標多如牛毛,
反而造成另外一種精神與體力上的負擔。
如果大家能有共識,對於真正重要的指標持續認真的追蹤分析,
對於其他不是很重要的指標就直接捨棄,那該有多好。

歐洲的加護醫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最近組成一個委員會,針對此問題進行討論, 
最後提出9個品質指標(quality indicators),發表在2012年4月的Intensive Care Medicine雜誌,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2) 38:598-605]
我認為這個文章值得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人參考一下。 

品質指標通常被分成三大面向來討論:structure,process,outcome  
這篇文章也是分成這三方面來呈現:
 Structure:
1. ICU fulfills national requirements to provide intensive care (ICU的設備與人力配置合乎國家的規範)
2. 24-h availability of a consultant level Intensivist (重症專科醫師需24小時都可到bedside處理病人) 

Process:
1.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單位需常規監測並分析意外事件與不良事件)
2. Presence of routine multidisciplinary clinical ward rounds (常規的跨領域團隊查房)
Outcome:
1. Standardized Handover procedure for discharging patients (轉出病人應有完整而標準化的交班文件)
2. Reporting and analysis of SMR(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持續紀錄並分析單位病人之標準化死亡率(也就是依疾病嚴重度而調整之死亡率))
3. ICU readmission rate within 48 h of ICU discharge (轉出48小時內再重返的比率)
4. The rate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中心靜脈導管相關的血流感染率)
5. The rate of unplanned endotracheal extubations (非預期拔管(自拔)的比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