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的統計,這類病人約佔60%。
在病人呼吸的急性問題獲得控制並改善之後,下一步是評估病人是否準備好要weaning了,
也就是所謂的weaning readiness。
Weaning readiness包括幾個項目:
1.足夠的自咳能力;
2.呼吸道的secretion不至於過多;
3.心跳血壓穩定,包括心跳<140 min="" mmhg="" p="">4.Metabolic狀況沒問題,通常要注意的是不要有metabolic acidosis;
5.氧合狀況不差,包括PaO2/FiO2>150,呼吸器之氧氣濃度小於等於40%,PEEP小於等於8cmH2O。
6.意識狀況夠好。
接下來會檢測病人之weaning profile(詳見之前的文章),如果沒有問題,下一步就是進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 (SBT)。
雖然有人建議使用T-piece,也就是直接將呼吸器拿開,讓病人含著氣管內管,完全由自己出力呼吸,
理由是這樣最接近病人拔管之後自呼之狀態,但是我們通常不這麼做,
我們的考量是:
1.當病人含著氣管內管呼吸時,與沒有管子自呼相比,是要克服額外氣管內管的阻力的(想像含著一根長達30公分的吸管呼吸),使用PS可以底消這種額外的費力因素;
2.使用T-piece時,一旦病人apnea了,要是沒有及時察覺並處理,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使用PS時,一旦病人超過10秒沒有呼吸,機器馬上會發出警告,之後就會啟動back-up的模式,開始給氣。
在進行SBT之後30-120分鐘,如果沒有問題,就可以拔管了。140>
對於simple weaning的病人而言,處理的重點是及早評估病人是否已經準備好了,及早減少鎮靜藥物的使用,及早開始訓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