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in 21th century: multiple organ support (ECMO+IABP+CVVH+MV+transfusion+medication)

ICU in 21th century: multiple organ support (ECMO+IABP+CVVH+MV+transfusion+medication)

關於這個部落格:

這個部落格是由專職在成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工作的醫師成立的

本部落格希望將外科加護病房會遇到的問題的相關資訊做一些整理

讓在外科加護病房工作或學習的醫師/護理人員/專科護理師/醫學生可以看到一些精簡而實用的資訊

這裡的文章都是作者從閱讀整理教科書/期刊/專業網站的資料之後 一個字一個字辛苦的打出來的 如果要引用請先告知或註明出處

謝謝!

2020年5月20日 星期三

在加護病房照顧病人一定要有的"分期處理"概念--依據病人目前的病程分期,提供最適宜的醫療照護

當聽到我是在加護病房工作的重症醫師時,很多人立刻反應,"哇!加護病房,一定很辛苦,應該經常要急救病人吧!"
事實上,加護病房常常是處理在急診或普通病房"已經急救過"的病人(這裡的急救是指插管、壓胸、電擊及使用急救藥物),這樣的病人在轉入加護病房之後需要的是密切監測各種生理數值及器官功能,並依病人的最新狀況調整各種器官支持治療的強度。平均來說,加護病房的病人大概十個裡面平均只有一兩個是情況很不穩定,隨時可能需要急救(插管、壓胸、電擊及使用急救藥物)的病人,其他的病人病況並不是那麼不穩定。

在加護病房的病人,依病況可以分成四個時期Resuscitation、Optimization、Stabilization、Recovery,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診治重點,重症照護團隊應依據病人目前的病程分期,提供最適宜的醫療照護,才能讓病人早一點順利轉出加護病房。

Resuscitation,急救期,這樣的病人生命徵象非常不穩定,需要依據ACLS的處理原則給予各種急救處置,包括插管、壓胸、電擊及使用急救藥物。此時通常需要快速建立各種必要的侵入性管路,包括氣管內管、鼻胃管、導尿管、中心靜脈導管。可依據之前提過的"ABCDE"口訣,一項一項評估處理病人的狀況。在尋找病人的可能病因時,可以依據ACLS的"5H5T"來做鑑別診斷。5H是Hypothermia、Hypoxia、Hypovolemia、Hypo/Hyperkalemia、Hydrogen (acidosis)。5T是Tension pneumothorax、Thrombosis (pulmonary,肺栓塞)、Thrombosis (MI,心肌梗塞)、Tamponade、Toxin (包括藥物副作用)。

Optimization,優化期,是指病人在經過初步急救之後,已經有各種必要的管路,並且已經可以密切的監測病人的各個器官系統之功能。通常包括[1]插管使用呼吸器幫助呼吸以維持足夠的血氧飽和度(SpO2),[2]建立動脈導管以連續監測血壓併提供可供頻繁抽血之管道,以及[3]以連續輸注的強心及升壓藥物維持心跳及血壓在正常範圍內。其他可以監測的項目包括體溫、GCS昏迷指數、CVP、尿量、輸入輸出量、血紅素(Hb)、電解質、血糖值、乳酸值(lactate)。此時的治療目標,可以依據心、肺、腦、肝、腎、消化、血液這些器官系統一一檢視,調整處置,讓我們密集監測的各種數值最佳化。

Stabilization,穩定期,是指病人狀況已經穩定,若仍使用呼吸器,呼吸器的氧氣(FiO2)及PEEP都不是太高,心跳血壓相對穩定,不需要升壓劑維持血壓。此時的治療目標是增加腸道營養,調整輸液的量以達到每日I/O(intake/output) 在正負500以內,並試著把靜脈注射的藥物改成口服藥物。

Recovery,恢復期,是指病人一但穩定下來,下一步就需要積極的讓病人早一點回復到原本的健康狀態。這包括早日終止鎮靜及止痛藥物,早日移除已經不必要的各種管路(包括氣管內管、鼻胃管、導尿管、中心靜脈導管、及各種引流管),減少不必要的藥物及輸液,早日讓病人恢復活動,早一點下床。

並不是所有的ICU病人都會經過這四個時期,例如手術後從開刀房轉入加護病房的病人,通常都是在優化期,而不會是在急救期。另外,病人的病況是隨時都會改變的,一個已經進入恢復期的病人有可能因為新的併發症而又回到急救期。照護團隊應該要根據病人病況的演變,掌握狀況,給予最適當之處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